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 > 简说安藤 > 详细内容

读《安藤忠雄》有感——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LYT)

    来源:  |  作者:  点击量:   2014-09-29

内容导读: 安藤忠雄,没有接受过任何大学教育,自学建筑,他的建筑自成一体,风靡全球,获得了普利兹奖,是东京大学,哈弗大学等学院的客座教授。他是现代日本建筑最出名的先驱。他对于材料的使用,他对于建筑的格局,都体现了强烈的现代风格,但是在这样国际化的现代...


        安藤忠雄,没有接受过任何大学教育,自学建筑,他的建筑自成一体,风靡全球,获得了普利兹奖,是东京大学,哈弗大学等学院的客座教授。他是现代日本建筑最出名的先驱。他对于材料的使用,他对于建筑的格局,都体现了强烈的现代风格,但是在这样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之下,依然存留着日本建筑本身的影子。让人从灵魂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他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建筑师的过程,他讲述了自己如何思考,如何在20多岁的时期努力的进程。他思考人生,社会,生活,他富于创造性,对建筑充满热情。他也充满了热情的四处旅行,对周遭的事物,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坚持不懈的对于不合理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改进。“或许再努力一把...”,用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取得了成功。而在此之后,他依旧没有停止他的思考,他的学习,他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师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因为社会,环境,人都在无时无刻的变革,而在这样的变革之中,建筑也必须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与需求。(第一段简单描述了安藤忠雄的成就)
        “恒河里有许多人在沐浴,旁边有牛在游泳,岸边有死者在火葬。异常的恶臭,强烈的阳光,漫无边际的大地。”他被这样的场景震撼了,并且开始思考: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这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人生问题。或许,每个人都这样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创造什么?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始终是要逝去的,而我们的存在或许如同落花一般,随着这样的水流而去不见了踪影。花总是要落的,美好的东西总是要凋零的
想起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生命总是有尽头的,而这一切的意义又在于何处?如果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短暂的浮现,我们是否就可以肆意挥霍,我们是否就可以轻易放弃?安藤忠雄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相信自己,负之以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他给了自己一个意志的表白,而那一年他只有24岁。(这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筑观!)(第二段由一句话引发的人生思考)
       其实我看到他的序言的时候感受甚为深刻。我91年生,今年23岁,但是我很少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为这个社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或者说是我强烈的感受到我需要什么,我需要怎么做,而让我的将来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怎么样的价值。我依旧是在迷茫,依旧在无目的思考,甚至用一些无用的东西浪费我的时间。(这个思考就是起点!)但是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知道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无论你是选择建筑或者是其他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四五十岁的时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从大学出来,意识形态上来讲,是与社会碰撞的第一个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观,或者说是人生态度的形 成的时期。有一种强烈的惯性,当你习惯了懒散的生活,你便是一生懒散,(当你看到了个人小利的时候,你便会为它奋斗一生!)(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吧?)但是当你习惯了紧迫的奋斗,你的一生也将以奋斗与探索为乐趣。或许在我20岁的这两年,我走得并不成功,但是,之后这每一分每一刻,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激励自己,反问我自己:我要做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我要怎么样的奋斗,我要怎么样的学习,我要怎么样的生活,我要怎么样的一生?每一个问题,我都无法回答,我只能做我可以做的努力,那就是学习,感受,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成长。或许,还有旅行。看着那些截然不同的人生,思考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这些不同,这些留下的或者无法留下的秘密。或许我可以感受很多,又或者我会在这些日子里一无所获,但是收获不是一天就可以察觉的,或许他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它们会真真切切的扎根在我的生命里面。其实写了这么多,我完全脱离了讨论建筑的范畴,但是我又感到自己不得不说,因为每一个建筑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而不是一个复制者。它们必须是一个变革者,而不是一个跟随者。(第三段对自己的人生思考)
        这是这本书触动我的第一点,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自学的日本人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建筑师,他并非一个天才,他只是用他的思考,来体会了属于他的建筑精髓。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思考,或许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他的成就(不是或许,是一定!)。即使有所不如,也不至于庸庸碌碌。第二点的触动,是他在讲述自己的建筑灵感的时候,讲到的对于现代建筑大师以及它们创造的空间,建筑的理解。
什么是旅行的意义,什么是有价值的旅行?当一个人开放自己的五感,去感受一个空间的流动,去畅想去思考而不是移动的观看新鲜的东西而不经历思考。日常的生活很多都充满了惰性,因为每日的相似见闻容易让人怠惰于思考。而旅行不同,这些新选的事物可以让人与自己产生有深度的交流与思考,与自己对话,不停地反问自己(很关键的一点!),怀疑曾经的思维惯性,而我们的精神也因此而坚强。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一些人在旅行中不断成长,而一些人只能在旅行中享乐,感受新鲜的事物而已。
         一个建筑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一个驾驭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左右的人,也必须是一个思想者。这样的人,无论他们的经济情况如何,他们的灵魂永远富有,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满足,他们能够强烈的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个思考好!)(建筑师灵魂)
        之后,安藤提到了他对西欧建筑最深得感受:日本建筑师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进行构思,从局部开始,注重细节。二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开始,整体出发,逐步走向细节。其实从这一点来说,我无法抑制的思考到了中国的建筑。中间传统建筑的精髓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庭院布局的方形模块,精致的细节,简易的空间布局结构想到日本从古典而发展到现在的风格,而中国自己的风格是什么?不是说简单的雕梁画栋,红墙青瓦,这些都是表面的意向,并非相同的词汇就可以创造相同的意境。我想问的是,真正中国式的现代风格在哪里?在我看来,真正的新中式,不是一个外形,一段墙,一片瓦,一个花园的改造,而是应该着力与一个空间的思考,或者说各种空间连续的思考。作为一个建筑的新人,这么说未免太过自大且班门弄斧。(这样的思考很好!)(对中式建筑的思考)
       2010世博会的中国馆,大力赞扬了世博会馆中把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与中国亭的结构美加以提炼形成的现代中式建筑。而我不得不用一个网络词汇“OTL(天啊)”来表达我对这座强大的鲜红的充满了中国特色文化与美感的中国式新古典建筑的“赞美”。唔,我甚至没有看到任何一张内部空间的照片!如果一栋建筑的象形只是在外表,而内部空间则是全部西方式的简洁光明缺乏中国式的空间结构构成的话,你有什么权利说他是一个好的建筑?(这样的思考很好!)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雕塑而已,建筑的精髓在于空间,因为只有空间,才是人与建筑的结合,才是建筑真正的意义所在,如果对于一个建筑赞赏的评论,只流于他的外表是如何的雄伟而壮观,那么这样的设计,只可能是失败的设计。我期待有一日我可以再去上海,走入中国馆,去真正体验一下,这个“备受赞扬”的新中式建筑。他的空间,是否能给予我真正的中国的感受,真正的传统的体验,真正的文化的洗礼?对此,我不报以乐观的态度。当然,中式的建筑也有成功的例子。(对个别建筑的看法)
        大二我去了苏州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临时性的展区设在人流路线的入口处。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将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过多的就不在介绍了。
       在序言中有一句话“参加这次会议的许多人不久就成为20世纪后半叶推动世界建筑和其它设计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这句话是我不得不想到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祖国。中国不缺建筑师,而是缺少那些有思想的建筑师,缺少那些建筑思想家们。在未来,中国的建筑会走向何方?这个我不清楚,但是我清楚地是中国也会出现像安藤忠雄,这样有思想的建筑大师,带领中国建筑走向新的征程。(你说的很对!但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有超越安藤的大师!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她一定会孕育出更加伟大的建筑师,伟大的思想家。否则,对不起我们的祖先呐!)
 

LYT
220140927

上一篇:读《安藤忠雄论建筑》—— 陷阱(LXS)
下一篇:读《安藤忠雄》有感——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QL)

热点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 陷阱(LXS)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是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