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 文 摘 本研究,以建筑设计的方法学为对象,探索提高我国科学的设计理论为目的,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由建筑设计所引发的建筑功能质量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理论,论述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方法论-建筑设计计划学理论。本文对它的...
文 摘 本研究,以建筑设计的方法学为对象,探索提高我国科学的设计理论为目的,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由建筑设计所引发的建筑功能质量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理论,论述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方法论-建筑设计计划学理论。本文对它的概念、内容、以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其构成原理,特性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等进行了分析考察。
一、目的、意义和内容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在基础性建筑理论研究方面的积累较少。改革开放,使建筑业有了史无前例的惊人增长,建筑创作在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但是,应该看到与这些繁荣的建设景象相比,基础性理论研究却显得缺乏活力,也因此影响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建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状况,本研究以建筑设计的方法学为对象,以探索与繁荣我国科学的建筑设计理论为目的,通过对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相关状况的考察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建筑设计理论,讨论了建筑计划学的概念,并对其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
由于篇幅所限,不研究智分为上下两篙。本篇主要就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是什么是建筑计划学,其概念、内容、原理等音阶"。另一个是建筑计划学研究有什么意义,即,对建筑设计实践有什么作用。下篇主要就建筑计划的万法程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二、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定位
有关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学术前辈进行过大量探讨,有许多重要成果。早期有梁思成、吴良镛等大批先驱的研究 注6)。近期的主要研究有:① 汪坦的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及方法研究 注1)。 ② 詹可生的建筑设计方法系统研究注2)。 ③ 庄惟敏的建筑策划论研究注3)④ 张饮楠的建筑设计方法学的研究注4)。⑤ 邹广天的建筑计划学领域研究注5) 等 (恕不一-列举注6))。其中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庄惟敏的建筑策划论研究对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贡献可简述如下:① 系统地对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提出异议 ② 第一个系统地向国内引进了建筑策划的新概念新理论 ③ 将国外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因此,可以说该研究在我国的相关领域具有突出的意义。
建筑策划理论与建筑计划学理论同属于科学的建筑学理论。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叉有联系。"建筑策划论"注重研究科学地制定设计任务书,建筑的可行性、经济性、大的技术关系以及与工程立项相关的科学依据问题。而 "建筑计划学"则更偏重研究建筑设计中有关 "人与空间关系"的科学理论依据等问题。这也就是建筑计划学研究不同于其它相关研究的特点所在。
三、什么是建筑计划学
什么是建筑计划呢?简单地讲,建筑计划就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接照建筑计划学研究的方法或依据其成果进行的动笔设计之前的分析、图解、归纳、构思等一系列研究工作。那么,建筑计划学又是研究什么呢?建筑计划学,就是以研究解明人的生活、行为。意识与建筑空间的相互对应,相互作用关系为目标的学问领域。换句话说,建筑计划是设计领域;而建筑计划学属于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当然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什么要研究解明人与空间的关系呢? 理由很简单,为了更好地使我们设计的建筑空间能够满足人的需要。那么我们目前的设计是否很好地满足了人的生活要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随便碰到的小例子。
(一)问题的提出
偶然的一次机会碰到一位同事正在兴高采烈地在从开发商处得到的图纸上勾勾画画地布置自已新买的房子。在这儿吃饭,在这儿睡觉,在这儿洗澡……。我便问到“洗澡之前是要脱衣服的,你在那儿脱衣服呢?”。迟疑了一会儿,“就在这儿(脱衣服)”他指着图纸上洗澡间门外的走廊回答说。虽然他回答了我的提问,但是,他所说的空间显然是有问题的。在走廊上穿脱衣服,既不雅观又不方便,脱掉的衣服没有摆放的地方,而且还会将走廊的地板弄湿。这显然是设计上的一个缺陷。如果家里有父母、或来了客人或者孩子年龄比较大等等一些情况,都会很不方便。就是说,在这一点上就没有满足人对空间的要求。接着我又问: "洗衣机在什么地方?洗操时脱掉的赃衣裤应该可以随手放在洗衣机里。"他回答说"洗衣机放在阳台上"。居住者洗澡时脱掉的脏衣裤不能就近放入洗衣机,而是要通过其他的房间拿到阳台上去,这一点显然也是很不合理的。
不言而喻,功能是建筑最为基本的要求,如果设计的建筑没有达到满足人的生活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要求,那么,无论这个建筑的造型多么好看,立面多么美观,设计意境多么美好,我们郡很难认为它是一个好的合格的建筑。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认真观察,像类似这样不能满足人对空间使用要求的问题,在我们的住宅、医院、学校、图书馆、车站以及其它类型的建筑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建筑都存在上述这样的缺陷。但是,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我们设计方法上,以及建筑学基础理论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即,建筑空间上的缺陷是由于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的,设计上的缺陷又是与研究的缺乏分不开的。反映了我们的设计缺乏科学的方法程序,我们的理论缺乏大量科学的基础性研究。
(二)以"人"为本的空间研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功能性缺陷问题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缺乏对人的生活行为与空间对应关系方面的认真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建筑计划学就是以研究解明人的生活、行为、意识与建筑空间的相互对应,相互作用关系为目标的学问领域。如果设计者认真地调查研究了人的生活、行为过程以及人对空间的意识等问题的话,就会大全避免上述的设计失误。
不言而喻,建筑设计也好,研究也好都应该和其它的科学工作一样,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计划学的基本思想,我们从它"解明人与空间关系为目的"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是强调了:空间要为"人"服务 设计要以 "人"为本。
四、建筑计划概念的认识
(一)什么是计划
在讨论什么是建筑计划之前,无说明一下什么是计划。所谓“计划“就是在做某件事情时,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事先从其方法上、程序上接照一定的顺序过程进行的安排考虑。
目标的设定阶段,一般称之为"策划"。为达目标所探求的手段、方法。过程。路线等一般称之为“计划”。“计划”一词的使用范围很广泛,比如,作战计划、旅行计划、投资计划、商品推销计划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手段的运用上,尽可能地排除偶然性,以及个人的经验感觉,而是依据客观的资料,按照自已的意志选择手段,安排程序,以最短的路线、最高的效率达到目的(目标)。
"计划"一词古来有之。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 (陈丞相世家)。按照我国《辞海》的解释,计划为“①方策,②计议,③谋划”。
"计划"一词的英文对译,据 “New Standard”的解释,“所谓计划(Plan)就是为了某种目的(object)的需要,进行的被认为有作用的各种手段或有组织的阶段性安排。”即,所谓 “‘计划’是针对某一目的进行的手段性的组织安排。”“Webster”等其它的辞典也有类似的定义注7)因此,一般译为Plan或者Planning 。"计划"一词即有名词之意,也有动词之意。这里①作为认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②它包含“实体概念”(Plan)与“过程概念”(Planning)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的“计划”概念基本上也就是本着这样两点进行把握的。被译为Plan或Planning的“计划”当然也就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合理主义的思想理念。
进行计划有三个条件 一、有明确具体的目的 二、可以客观地评价其手段 三、可以预测其过程。第一条明确具体的目的是进行计划的关键。手段和过程等都是伴随目的来决定的,受目的的制约和评价。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目的,也就无所谓计划了。
对手段的评价标准,是看其对实现目的的有效性。也就是说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是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有必要事先客观地认识手段的有效性。为了判断手段的有效性。对计划的
叩实现过程的预测是必要的。要预而过程,首先就要从客观地认识观察出发获取客观详实的资料。所以,通过调查研究,来认识现象的变化过程以及运动的法则。以此预测运用现象手段的效果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什么是建筑计划呢?
(二)建筑计划的概念与设计的概念
建筑计划初步可以理解为现代计划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简单讲,就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地按排设计程序及内容;其次,依据客观手段得来的资料,按照欲达到的设计目标,参照建筑计划学的研究方法或成果,对建筑的空间构成内容、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在充分分析了建筑中的人与空间应有的各种关系的基础上,开始动笔进行设计。
为了区别于既往的设计概念,我们将以建筑计划学理论为基础的,按照科学程序进行的图纸制作之前的研究性工作,称之为"建筑计划"。关于建筑计划的具体方法步骤等将另文作详细讨论。
从广义上讲,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实质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①将使用者的要求组织化空间化的过程; ②将组织好的空间实体化图形化的过程。前者—①是研究使用要求、使用方式、空间构成关系、空间规模等与设计埋念相关的部分,后者—②是研究平立剖面设计、构法、尺寸、材料、施工费用等寺具体实现相关的部分。
我们讨论的"建筑计划"主要指的是前者,而狭义上的设计多指后者。这里将乍为研究构成支撑建筑空间所需要的必要技术条件,以及制作完成其形体设计图纸的工作,称之为设计。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概念包含①②这两个内容。也就是说,"计划"的概念是伴随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而出现的,而建筑的"构造体"、"形"的部分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建筑策划也好,计划,设计也罢都是为了使建筑生产更好地满足"人"的要求所采取的科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起来看待。它们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是一个整体的科学设计方法体系。(图-2)
(三)建筑计划在建筑生产中的位置
我们可以从图—1的建筑生产过程的变迁看出,在比较初级的建筑生产阶段,往往建设方(业主)是直接委托施工者进行施工的,在目前农村的房屋建设中仍然可以看到大量这样的实例。第二个阶段,在它们之间加入了设计的概念。通过设计使建筑的水平以及施工的质量大全提高。第三个阶段引迸了建筑策划的概念。使得建设目标以及设计任务书、立项等更具有科学依据。第四个阶段引进了建筑计划的概念。使建筑设计的过程,更能体现科学的方法论,使建筑功能更合理,建筑中人与空间的关系更能反映新时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图-1)
(四)建筑计划的合理性
上面我们讲到了,计划的本质特征正在它的客观做 合理性。表现在建筑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空间的功能关系,平面关系的合理性。在一般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是将要建造的实体建筑空间「抽象化」「模式化4使得各种空间关系的内在联系简单化、明朗化。以方便对空间的认识以及对各种空间关系的分析探讨。目的是得到一个各种空间关系都比较清晰合理的平面形式。但是,我们目前的认识、分析。探讨的依据多是凭借设计者个人的经验来进行判断的,往往缺乏客观性。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合理性的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结果的合理性往安是由其方法过程的合理性相认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认识判断的正确性客观性又是由判断材料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所以需要通过计划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来获取正确的材米鞘乍为依据,以此来保证设计成果的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
五、计划学研究与建筑计划的类系
(一) 对计划学的认识
一般来讲,作为进行计划的前提,首先要对计划的对象有所研究。比如经济计划,如果对经济没有研究,何谈对经济进行计划呢?所以,要进行建筑计划首先就要对建筑进行研究。而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空间的服务对象是人,那么,建筑计划学围绕"人与空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也就顺理成章,这样建筑计划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也就诞生了。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建筑计划学研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比作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我们知道,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而技术则是改造世界的工具。科学的本质是一种思想方法,科-学研究本身并不一定直接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作用。而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研制出的技术(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却直接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作用。同样,建筑计划学研究是支撑建筑设计这门实用技术的基础性理论。虽然建筑计划学研究有时不直接作用于建筑设计,但是从思想方法上、理论上对建筑事业的进步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林用。建筑计划学是以研究解明人与空间对应关系为目标的学问领域,也就是说,它是认识建筑世界的工具。而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技术,则是具体建造建筑,操作空间的工具。
建筑计划学研究作为一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它是通过研究发现人与空间关系的客观规律。就像牛顿发现的力学理论一样,它往文并不是为了某种直接的目的。但是它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去发明创造出许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把建筑设计创作看成是一种创造性应用工作的话,那么,建筑计划学研究就可以说是一种发现性的基础理论工作。
(二)实际设计中的情况
从目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师接到任务书后,立即动笔开始设计的情况较为普遍。设计工作的多数情况不是按照建筑计划学的理论及其成果来进行,而是根据设计者自已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当然在实际设计中,有许多在建筑计划学中尚未进行过研究的现实问题也必须处理。由于缺乏设计依据,所以在设计中往往很容易出现不甚合理的。带有片面性的东西,甚至一些功能上的缺陷。这方面建筑结构的情况则不尽相同。
(三)建筑结构领域的情况
在建筑结构领域,学问理论与实际设计技术基本上是对应的,除了传统的木造结构工法是不需要按照结构理论计算来做以外,没有确立解析理论的形态是不能够运用于实际设计的,只有成为结构学理论成果的形态才可以复之实践。也就是说,在建筑结构领域,实际的设计几乎全部依存于研究的成果。基础研究不足的部分,用加大安全系数来补充。所以说从大的方面讲,建筑结构领域基本上是依存于研究成果的体系。而建筑设计领域则不然,不管基础研究是否完成都可以先进行生产。这也可以说是传统的建筑设计缺乏科学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计划学研究的意义
(-)作为成果的意义
建筑计划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解明在某种情况下,人与空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有哪些联系,有哪些规律,或者搞清某种倾向,某种想法等。以此作为我们设计工作的科学理论依据。例如通过调查研究或者观察发现人的行为与空间的明暗程度有某种反应关系。比如说,在明亮的空间里人容易大声地说话,而在暗淡的空间里往往容易切切私语。这个结论就说明了人与空间的一种关系。一般来讲,只要解明了某种关系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完整的研究。因为它揭示了人与空间关系的某种客观规律。实际上,人的行为与空间明暗的关系还远远不止这些,许多东西有待迸一步详细研究解明。
例子过于简单,可能有人会说不用调研凭借经验就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但是,严谨的学术研究往往是需要用量的概念来说明问题的。要说明在明亮到什么程度下,人的行为是怎样的,其程度是怎样的。回答这样的问题, ,恐怕没有详实的量化材料是难以说清楚的。
至于这种关系如何运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那还是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建筑师在做设计时,可以将它作为依据,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要(希望大声讲话或是切切私语)将空间设计到一定的明亮度,或者暗淡到某一程度来满足使用者对空间的要求。
实际上,只是凭借我们个人的经验感觉 (特别是年青人)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掌握到真正客观正确的规律的。也正因为如此需要科学的研究。
建筑计划学研究对实际的建筑设计所具有的意义,除了作为成果的数据,法则的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提示了建筑计划学所展示的对建筑的基本思考方法,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应该重视的东西。①不要将建筑只作为围合体而更重要的是它的空间;②关注建筑的空间与生活的对应关系;③作为判断的标准应更重视其合理性等。这些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睡计者都是应该具备的视点,也只有具备这样输点的研究对实际的设计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二)空间社会效应
建筑计划学研究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人使用空间的关系和空间对人的反作用关系。就是说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也会反过来对人(们)的生活、行为、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把这种空间对人的行为,意识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之为"空间社会效应"。它可以说是用于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原理之工通过下面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否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呢。
这是一个日本建筑师运用建筑的"空间社会效应"改善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环境,使一个原来不爱讲话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爱说话的真实故事。在日本一般拥有两层别墅式住宅的家庭中,无论大人或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一般孩子的房间都设在二层,其他的起居室、厨房、餐厅等共用空间布置在一层。楼梯设置在门厅,一进门可以不通过任何房间直通二层。白天家长们儿乎都在一层的起居室、厨房、餐厅等共用空间活动。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年龄处于反抗期(思春期)的青少年,往往喜欢避开家长的视线单独行动。一回家,经常是不吭声地直上二楼钻进自己的房间,出门也是悄然而去。这样,家长对孩子何时进家,何时外出,是否在家等情况都难以掌握。
一位建筑师了解到这家的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将住宅楼梯的位置改设在必须经过起居室、厨房等共用空间才可以到达的地方。这样,孩子的进出就必须经过家长的视线,使家长掌握了孩子的情况,加强了父母等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对话,天长日久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孩子变的开朗起来了。
这位建筑师设计的楼梯位置按一般的情况也许是不合理的,但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讲,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这样创造促迸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的空间环境设计,建筑师们又作了很多的尝试,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在实际生活中,空间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有时会大得多。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注意观察,充分合理地运用建筑的"空间社会效应"原理,建筑师也会通过改造人、改造社会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具体的由建筑设计引发的建筑功能质量问题的分析出发,解明了在我们的设计领域中存在的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性研究;第二,在设计程序上(方法)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在基础研究上提出了建筑计划学研究领域在设计程序上提出了建筑计划的方法。本文对建筑计划学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建筑计划的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将在下篇文章中进行讨论。
总之,建筑计划学研究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人与空间环境关系的理解、解释、预测相控制提供客观的研究资料。换句话说,建筑计划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人与空间环境关系的法则,最终的目的是按照人们的需求科学地支配空间环境。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注 释
(1)汪坦:《建筑理论译丛》及其相关研究
(2)詹可生:《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系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情报研究所,1980
(3)庄惟敏:《建筑策划论》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北京,1991
(4)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邹广天:"建筑计划学研究领域"《建筑师》48期P56
(6)本研究主要以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法论为对象展开研究,主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了文献查阅,割爱了属于建筑师个人的设计创作体会性的文章。
上一篇:建筑计划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下一篇:建筑设计好与不好的问题之我见
[提要]白林,北方交通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博士,北京白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招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按照地球和环境可承载的能力安排生产与消费的量,抑止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抑止向有限的地球无限索取的态度,保持生产、生活、资源、环境的有机平衡关系。不仅
科学研究方法也适用于研究建筑学、以及建筑设计理论的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讨论,我们在以后的章节还要进行详细讨论。
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1 序章,序论※1)刘敦祯[中国住宅概说]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P113[四合院住宅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2)刘燕辉,
吉武泰水落石出的研究:在继续了西山卯三的基础上,其调查方法更细致更科学化,在分析手法、预测手法上更客观化,更现代化。其研究对象从住宅逐渐扩展到了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