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基金 > 自然科学基金 > 详细内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有感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白林  点击量:   2014-09-29

内容导读:建筑学专业培养科学素养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有感 ——劣质产品与劣质“人才”   在评审中的感受,是一种痛苦,痛感我们的教授们,我们的博士...

建筑学专业培养科学素养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有感
                                 
                                   ——劣质产品与劣质“人才”


 
  在评审中的感受,是一种痛苦,痛感我们的教授们,我们的博士们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我们的研究生教学。
为什么我们的申请书很难得到资助呢?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几乎从所有的申请内容中都没有看出科学地对课题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
 
  建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其特点是什么?
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追求真理的高尚活动,过程。那么什么是科学方法呢?所谓科学方法就是为了科学的认识事象而必须进行的实证的、理论的、合理的研究方法。(《知识与逻辑》)
 
  科学研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逻辑严谨,工作细致,认真执着,从宏观到微观的问题思考习惯,平日里注重学术动态(国内外),理性处理问题,搞清事实关系,一丝不苟,坚忍不拔、敢于尝试,勇于失败的精神。
 
目前建筑学教学的状况,
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实质是什么?
需要重新思考的建筑学研究生教学。
建筑学是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建筑学的科学研究是否不需要科学方法,究竟什么是科学方法?建筑学中的科学是否可以不讲科学方法,不要客观性,不要逻辑性,不要调研?
你勇于为中国的建筑科学研究事业献身吗?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看我国博士生培养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

白  林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代表国家水平的科研项目,申请者应具备国家最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科学作风和严谨素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者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作风和严谨素质,而笔者从该课题申请中看不出申请者具备这样的素质。究其原因,我国的建筑学博士学位教学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国家科研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标和教学体制)

  我国现行的建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实际为工学博士)教学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值得科研和教育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导师水平欠缺。
       博士生导师具备了所谓的导师资格,但是他们并不具备指导博士的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博导本身没有受到过科研的基本训练,但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却无法进行指导,可以说只有课题,而没有经过科研训练的人就无法。
二、审查制度不严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再读三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按说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本应该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调研,分析问题,独立申请课题,做课题,发表课题的能力。
三、教学体制问题。
        加之我们的教学课程中,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许多现在的许多博士生导师缺乏基本的科学素质训练,许多人然将设计概念与研究概念混为一谈。将设计规划视为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其实,许多设计规划并不是在完工了,或竣工当时就能知道其成功与否。因此,
四、选拔考试问题。
        博士生的资格考试应该考核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不应该考核学生的外语水平、快速设计能力等,而应该考核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科学素质,思维习惯,研究兴趣,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表论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前的以考察考生外语、设计水平等为主要目的的考试,确定研究生能否具有研究能力的考核办法缺乏科学性,因此,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者科学素养很差,缺乏科学的看问题的视点,
 
        建筑学领域的科研内容主要是研究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建筑、城市及其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的工作目的是为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等,为建筑师等提高设计水平进行理论基础工作。是帮助建筑师等认识建筑、认识城市、认识空间、环境、人、社会等问题。
 
  (博士生入学考试,硕士生与博士的定位与相互关系)需要客观地尖锐地提出该课题本质性的缺陷或问题。
 
什么是学术研究?什么是建筑设计(规划)?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如何区别其不同。学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不同,研究与设计不同,研究是既往的事实进行归纳,或者进行理论推导,然后进行实证,其结果是一条定律、对某一领域或事实中得出客观的、普遍的、某种规律性的对事物的认识。其结果后一定是文字性的。而“产品开发”“建筑设计”则都是以得到某种物的结果为目的的活动。是从无到有地制造出具有实用性的物的“产品”。学术研究是理论性工作;设计规划是实际性(实践性)工作。两者有清晰的概念区分。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工作更好的、更快、更科学。但理论不等同于实践工作。实践也代替不了理论。学术研究不是对某一个设计或规划进行“科学的”、“认真的”工作就能完成的。
 
         好的设计或好的设计就是学术研究吗?不!决不是!所谓“研究性”的设计就是学术研究,就是科研的认识是完全不正确的。是对学术研究认识的误导?这种认识对研究生的培养是有害的。  是不可取的。这种认识造成了学术上的混乱。   造成了学术上、教学上、理论研究上的误区。   好的建筑师绝对不等同于好的研究者、学者。建筑大师与博士、院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建筑大师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打磨出来的;而博士、学者是研究该领域的学问,在对已有的建筑、城市等以及相关内容的调研得出的。
 
一般的学术研究是什么?建筑学的特点是什么?建筑学的学术研究是什么? 又什么共性?有什么特殊性?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学是工学还是艺术?是技术还是文化?建筑是一个关系人的衣食住行、满足精神审美要求,和进行精神文化活动的综合体。现代建筑主要关注的是 “空间”,是建筑的内部,是使用功能的部分。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现代建筑思想难以扎根。那是因为在长期历史所形成的生活习俗中,中国人的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不同于西方。相对于西方人,中国人的精神结构中,对精神的、文化的、表面的(面子思想)的非物质的要求高于对物质的、实际的要求,
 
      清晰地、科学(合理)地解释中国人的建筑观(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历史的、现代的、生活的)是建筑学者的重要任务。(被中外各相关领域学者认可的学术观点)需要洞察力需要科学态度需要渊博的知识作基础。是一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虽然建筑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但是,如果我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的话,那么,就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科学程序进行研究,进行评价。从这一观点出发,所使用的用语需要严格的定义。而不能任意像建筑创作一样随心所欲地造词造语。对新造的词需要定义。对原有的用语附加新的概念时,也需要重新定义。科学的态度应该是非常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含糊其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该组织一个大型的学术研讨会——“建筑学如何做科研”的大讨论
 

  目前,在建筑学的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研究生的科学素养训练严重不足。导致研究生不会做科研,不会写论文。或者说写的论文学术性、科学性比较差。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还不能不毕业,所以或者抄袭别人的东西,或者看一些文章,写一些或赞成或批判的感想一样的东西。就成为论文。许多论文没有调研,没有自己调研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那他就无法从现状中科学的推论出他的结论。只能是人云亦云,多引用他人的东西而已。
 
 
 
 
自然科学基金评审(要点)框架
 
需要指出本质性的问题:
本研究课题是以什么为目的(动机),
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运用什么样的方法,
调研了什么内容,
如何调研的,怎么抽样的,
进行了什么样的分析(调查、分析),
得出了怎样的结果。
(拟)搞清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
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对学术有哪些影响,
其学术贡献是什么,
搞清的问题与前人的同类研究有什么关系(即原始创新点在哪里?)。
 

 
  学术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搞清的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客观地认识事物的过程。
不是人们主观地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教训,或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任意批判别人的说教。也不应该只是重复地总结一些前人的东西的工作。
 
  建筑学属于工学研究领域,或者说具有工学领域的内容,那么就应该按照工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既然是科学领域就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逻辑做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结果才有科学价值。
 
总之,申请者应该对国内外既往研究现况进行详细具体的阐述,并需要说明其与本课题的相关内容。在该项的叙述中,申请者并没有说明谁运用什么方法,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进行过什么样的研究,得出了哪些结论。这些课题之间有哪些关系,与本申请课题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缺少具体的说明。对创新的问题,应该在论述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如谁进行了什么样的研究,解决了那些问题,有什么尚未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与其有何关系,以此才能说明自己的创新点。
 
 
 

上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的申请书
下一篇:科研选题原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热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的申请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的申请书

    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