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目标 > 媒体采访 > 详细内容

搜房网——白林:建筑设计和教书育人是今生最大的追求

    来源:转载  |  作者:白林  点击量:   2014-09-28

内容导读: 北方交通大学教授 白林 白林,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建筑博士,《安藤忠雄论建筑》译者,北京白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招标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日本建筑学会会员等。师从日本著名建筑...

  \
北方交通大学教授 白林
       

         白林,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建筑博士,《安藤忠雄论建筑》译者,北京白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招标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日本建筑学会会员等。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川崎清教授、岸教授及著名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著名建筑大教授。

       与和蔼、健谈的老师面对面聊天时,会不自觉被他强烈的师长气场感染,作为教授、学者、老板的老师,很喜欢亲近困难和挑战,在他眼里它们都是机会。从学校到事务所,他培养了很多建筑人才,“一日为师终生为教育奋斗”,怀揣着报国情怀的白林,从日本远渡重洋学成回国后,一直默默的做着一个老师、设计师、学者、中国人的事儿!
 
无法割舍的恋国情

       在日本留学12年的白林最初的想法是毕业后留在那里。但一位贡献很大的参与过日本战后建设的老师深深的触动了他,“日本能有今天,我们这一代人作出很大贡献”看到了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当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国家的时候,我却没有一点直接的贡献。”人,这么着活着,多么的没意思。想到这些,心里是多么的受不了。这一想法迅速将留在日本的念头吞噬。对于一位从大学、硕士到博士所有学位都在日本获得的中国人,毕业后觉得为国家做点事儿的时候到了。虽然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吃、喝、玩、乐、出国旅游等条件都非常很不错的地方,但中国人要想尽情地发挥自己所学、施展抱负也许只有中国的土壤才能实现,而且中国充满机会和市场,所以学业有成的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国。
 \
 
白林作品 晋商银行

        白林的经历也很特别,小学二年级时“遭遇”文革,持续到高中才结束了动荡年代的生活。但那段日子对白林而言“动荡而快乐”,因为当时自己对社会和环境的认识都是通过生活体验了解的,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他的认知更深刻,而不同于现今的灌输式教育,所以让他觉得很快乐。高中毕业后他曾在内蒙古二连浩特(离中蒙边境线只有)服兵役5年。那时正值中苏关系紧张时期,白林当时看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电影,抱着为祖国“一去不复回”的态度参了军,那5年也是人生历练特别多,感触特别多的一段日子。
体验式教学方式——建筑师成才的基本思想方法 
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完成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白林被邀请到北京交通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当时他开了两门理论课程,“国外建筑评析”和他独自开发的“设计方法论”,他将在日本学到的建筑设计理论和自己的建筑认知、设计经历集合起来运用到方法论课程上,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建筑”“什么是设计”“怎么做设计”“怎么学设计”。白林认为建筑“亦简亦难”,简单是因为它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产物,人人天天都在接触它;难点在于它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学科特别多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所以需要真正想要学好建筑设计,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人具备一定的基础素质,这个基础就是“做人”。通过教学和自身的建筑设计实践,提出了建筑师成才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成才路线:“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建筑。” 

建筑、教学如何能两不误?

       如白林这样大学、研究生、博士都是在国外读下来的人物国内“罕见”,他认为大学阶段的建筑启蒙教育非常重要。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设计启蒙教育方面不及一些发达国家,所以他的建筑理解和认识也有别于国内的一些业内人士。白林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个性,使他当时选择了到交大任教的道路选择,当时也遭到很多朋友和同学的反对,但他却觉得这是挑战更是机会,在这个专业教学薄弱的建筑系搞建筑学教育改革试验,这就是一个机会,搞好了,那多有成就感呀!在艰难的努力下,克服了许多阻力,化解了许多困难,建筑系在许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慢慢的他发现作为一名教授设计的教师,没有自己的作品,缺少自身实践的“单纯”的理论教学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日本教授建筑学的老师都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都是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建筑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实践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索。还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两年后他辞去系主任职务开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搜房网
 
白林作品 日本京都时尚服装店
 
       现在的白林扮演着事务所主持人教授两个角色,将一部分教学理想和教学试验搬到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教学上他将事务所做的所有项目都演变成教学实例,设计上提出了“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占领学术(教学)制高点”的目标。不受金钱诱惑,而关键是这个设计是否可以用于教学,是否可以成为设计作品。具备扎实设计理论基础的白林,不但喜欢教学,又传授给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具体经验,是经过亲自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理论,在事务所工作的年轻人往往是他热心教育的“近水楼台”,是他能最快速、直接将新的思考与灵感即时传递出去的受惠者。真正达到自己提出的体验式教学方式,让他很欣慰的是这样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以说,白林的事务所是他精心建设的一个小型人才培养基地,他将自己的方法和研究应用到完成学业的人才培养上。挑战“优秀的毕业生才能培养成才的说法。”这几年白林培养的人才有基础好的学生、也有基础差的学生,甚至有几名毫无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培养人才和建筑创作都让他很有成就感。白林坦言建筑人才的培养很耗时费力,而且基础素质培养非常关键,但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些急功近利,这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培养人才上也有很大的难度,既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配合。几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有很多非常令他自豪的成功人才培养案例,让他非常有信心的坚持去做自己钟情的人才培养事业。
 
白林
白林作品 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国际竞赛
 
三个奋斗目标
        白林做事务所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三个目标:第一、做有思想的好建筑。有些建筑是好建筑,但是是否有思想呢?值得思考。一般建筑师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学者建筑师就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发现和培养大师级人才。“中国比日本大十几倍,日本有那么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不应该没有。中国有五千年的思想文化沃土肯定会成长出更多的世界级建筑大师,我们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就愧对我们的祖先,愧对有博大精深文化土壤的这块土地”。虽然目前中国处于设计发展初级阶段,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他坚定地相信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人才。他也非常高兴能去发现并培养这样的人才,这个过程让他非常着迷,白林希望自己的行为能与国家的发展衔接起来。面对培养好的人才离开事务所这件事很多人对他不解,但他认为如果将培养人才当成事业去做那这件事就很好理解,“你培养的人,他是一个好人、能人,那无论他处于怎样的环境都会很出色。”这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好的人走了,其他的人可以进来,更想学习建筑的人会进来,中华大地会源源不断地有大量人才出现。
\ 
 
白林作品 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国际竞赛

 
       第三个目标是学术贡献。白林笑言这个目标可能会比较高。但他希望自己能在建筑设计理论上,作出很清晰的、同行公认的理论贡献。通过八年的艰苦努力,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性积累。白林正带领着事务所按照这三个方向在不断努力。

有思想的建筑真的高不可测么?

         “建筑是思想的容器”,这是白林做建筑、做设计、做事务所的指导思想。是他的建筑观。那么,这个指导思想从何而来呢?白林告诉我,是从他的博士论文的结论而来。为什么建筑能成为思想的容器?他当时以四合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比如,中国文化中有“内外有别”的思想。那么,这在四合院住宅中有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会发现,四合院的院子很长也很多,很有层次。从客人被招待进入的院子层次就能反映出与主人的远近关系——内外有别,这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非常吻合。再比如,“天安门广场的英雄纪念碑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结晶和五千年文化沉淀的产物——“祖先崇拜”。我们这一代建筑师规划师有义务、有责任认真思考如何传承中华思想、中华文化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建筑空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去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中国人的思想指导中国人的建筑。从而让建筑、让城市成为中华思想的容器、中华文化的容器,传承思想文化的载体。
 
        这种思想在白林所做的项目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比较典型的项目是一个位于江苏东太湖旁的面积5.9平方公里的大型项目竞标。当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他的事务所四家不同国家的公司参与投标,结果他们获得了第一名。白林对于这个结果的分析是“西方人肯定是按照西方人的思想做设计,那我是按照中国人的思想做设计,四家公司都代表自己国家的风格。但项目地点在中国,我们秉承中国人的思想,更适合中国的土壤。”事后,在对其他三家方案进行整体细致的分析后,白林发现他们所做的建筑地块内部特别棒,但致命的弱点是周边环境和内部系统没有任何联系,很独立,这也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白林用了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中西医比较。我做设计就像中医治病,如病人胃疼中医不单单只考虑胃的问题,一定会考虑是脾胃不和,还是肠胃不和…,考虑与胃相关的其它因素。进行综合治理,系统解决。而西医的思维基本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做规划做设计也是一样,不能只考虑地块内的或者是表皮的问题,而要考虑地块跟周边系统的关系,而他的方案从整体出发,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解决了各种关联的问题。这次国际中标很好地诠释了“建筑(城市)是思想的容器”的理论意义。
 \
 
白林作品 泰山环山路景观带城市设计
        白林有一句话:“困难的条件,诞生优秀的设计。”他经常会接一些条件很差的项目,经常临危受命,将困难的条件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和设计的特点。越困难的条件也最能体现出一个设计师的真正实力,他被很多专业同行调侃为专治“疑难杂症”。因为有了科学研究的功底,在他眼中无论是建筑还是规划就变得很简单,他认为将建筑和城市中的问题研究透彻了,自然就会设计了。每接手一个“困难”项目他都要亲自进行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绝不抄袭。
我认为,“中国原创力量相对薄弱是因为研究能力不强大,研究是创新的基础。“温故知新”,缺少创新是因为温故不足,不研究就不能创新。你真的把前人的创新都研究透了,你不用抄袭,灵感的火花就来找你了。抄袭是懒惰的表现,不愿意在深入研究上先苦功,抄袭太久就会成为习惯,丧失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培养和成长的。”

教学和设计如何兼顾?

        建筑师的工作特别累,但白林觉得其实任何事情你自己都有自主选择权,“你可以选择累,也可以选择不累,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那就不会累,还会激情四射,精力无限,获得内心深处的快乐。但也要明确自己所走的路的方向是否正确,要能明辨是非善恶。如果找对路、有方向、能辨是非,目标虽然可能会很远,但总有一天能到达。且在路上会‘一路欢歌’”
 
 \
白林作品 唐山南湖之门
      白林认为人生只有两大任务:第一是找到自己,第二是找到知己。找到自己:“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什么脾气、什么秉性、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我能做什么?…。找到自己才能真正快乐。才能比较轻松地做成事业,才能有成功的人生。找自己的方法也很重要,既不能闭门乱想,也不能误打误撞,那样可能永远与自己失之交臂。要找到自己,先要整理自己的前二十年,我从哪里来?我的学科兴趣点何在?我的同学怎么认识我?我的老师怎么看我?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是什么?等等。搞清“我从哪里来”,才能想清“我可能向哪里去”——才能比较地容易找到自己。       自己与他人永远是相对存在的,人与社会也是相对存在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脱离自己以前的轨迹拐大弯。     此外,要看清社会,你对社会看得越清,对自己就会越明。因此,要到社会中去寻找自己,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发现真正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己,坚定自己的路,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忍受一切痛苦、甚至会享受挑战,享受艰难困苦带来的欢乐。此外,还要把自己的行为和做的事情和社会联系起来。否则,你将会遇到巨大的阻力。具体到我自己,当遇到困惑,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去问别人该不该做,能不能做。而是按照我自己的三个标准去衡量:一是这个事情是否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体或对方的利益;三是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三者是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缺一不可。这三者要同时具备才是完整的。只有两点也是可以成功的,但是是不可持续的,难以长久的。只有这三点相结合,你的事业才可持续、可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才能有持久成功的自信,才能使自己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和幸福感。”我有一句话:“人生不加修饰地贪婪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获得成功。”当然,前提是不违法,不妨碍他人。这个事情对社会整体是有益而无害的。
 
        这三个原则让他在设计上很“理性”。在做常州一个商业街竞标项目时,他带领团队经过分析、研究后,发现原本设计任务要求做商业街的地方并不适合做商业街。按照我们“不以营利为第一目的,占领学术制高点”的经营理念,在设计时就应该坚持学术第一的原则,按照自己的研究分析结论做设计。果然,他并没有按照业主的要求做商业街,而是提交了一个“我行我素”的设计方案。这就意味着不仅放弃了中标的可能,也放弃了10万元的保底费。但是,最后反而中标。“能中标是因为我们超越了自我、超越了甲方,但我们为甲方的根本利益负责的精神。”虽然他们的方案没有按照甲方要求做商业街,但却对周边的环境、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都能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哪个甲方,没有人愿意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设计师为甲方创造更大利益时,甲方是会理解的。所以建筑师应该站在超越甲方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做出方案,这也是作为高水平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要能看到自己未来创造的更高价值,这是事情的根本。
 
 \
白林作品 吴江市东太湖大道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
创业是大势所趋

       “我走出校园做设计事务所的另一个重要的想法是看到中国建筑设计体制并不理想,目前的国营大院设计体系并不利于建筑设计创作。因为创造性的工作大都是基于某一个人的想法。我认为,中国建筑的创新还是需要基于个人设计事务所的崛起。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了这条设计领域的自然规律,事务所能诞生出很多有创意的好的设计。”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要提高,建筑领域要崛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则环境。目前,中国的建筑市场上,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项目,大都通过形式上的竞标,猫腻性评审,合理合法的取得项目的设计权。谁与官员“关系密切”,谁就可以得到项目。 “优未必胜,劣未必汰”的市场环境使得只在设计水平上下工夫的建筑事务所很难生存。久而久之,原本好的建筑师也不在设计上下太多工夫,而专注在揽活上动脑筋、斗心眼。加之,建筑艺术审美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自以为知晓建筑好坏实则外行的政府官员把持建筑好坏标准。一系列的不健康的大环境下,如何能诞生出正真好的建筑作品呢?
 
       白林还认为事务所的成长除需要社会环境外,重要的还有领头人的问题。“也许我们这一代错过了,但下一代可以踩着我们的肩膀,在我们积累的基础上成为大师,中国肯定会出现大师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觉得建筑设计的所有技能都是可以教会的,但前提是:人品好、喜欢建筑。虽然就这么两条,但是都是高标准的。现在中国建筑行业中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建筑师的利益,损害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损害城市建设质量,损害全社会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而且最终也会损害甲方的根本利益。

设计师坚持自己的理念很重要

       如果把人生的成长看做一年的四个季的话,那么,二三十岁的时候就相当于春天,春天是播种的时候,是付出的时候,而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而我们很多年轻人在播种季节就开始急于收获。其结果:不到四十岁就已经精力耗尽不做设计了。其实建筑师这个职业,四、五十岁才能够真正成熟,才是能真正出好作品的年龄。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这是建筑师成长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你非要抗拒这个自然规律,最终就会耗掉你的青春,耗掉你的人生,让你的建筑师生涯一事无成,只有苦累的记忆,而没有建筑师应有的作品成就感、人生成就感。  “做人是创业的基础,年轻是付出的年纪、是播种的季节,把握好方向,不要陷入恶性循环。建筑设计行业很苦很累,把握不好方向、节奏、力度往往就会半途而废,要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光明,心灵不健康不会创作出正真好的建筑作品。不学会做人的根本和科学的做事方法,打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功,是无法坚持住建筑师这个辛苦职业的磨练。对想要独立做事务所的年轻人我非常鼓励、非常的支持、并很愿意和年轻的创业者们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真心希望他们成为中国的大建筑师、建筑大师” 
 
 \
白林作品 西安现代美术馆
 
  
        他一直都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做人品质才能做好事情,继而才能在建筑上有所成就。如果人品不好,并总想试图“蒙骗”甲方、领导以获取某些东西,那他在建筑上就不会走的很远。对于复杂的建筑,如果做事方法不当也不利于人的发展,这可能导致年轻建筑师对建筑由最初的“热血沸腾”到“灰心失望”,因为建筑对人的精力而言是个无底洞,无论你投入多少精力都会被吸的一干二净,可能到头来还没有什么结果,甚至可能“一事无成”。建筑的复杂性决定了方法不当就会事倍功半,相反懂得运用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这方法“一好一坏”的巨大差距,就决定了一个建筑师职业生涯的成败。 

        在加班肆虐的建筑设计领域,白林的公司是全北京加班最少的建筑设计公司,如果没有“十万火急”的特殊情况,六点来钟公司就没有人了。建筑是创造性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设计师心里不到最后时刻都不会提交设计成果,所以白林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建筑设计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需要用怎么样的工作态度去面对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
 

上一篇:畅言网—— 白林: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建筑设计人才
下一篇:中华建筑报——建筑设计领域的国企与民企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