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学员天地 > 详细内容

09 工作总结-(LWW)-男人与责任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  点击量:   2017-10-10

内容导读:总---男人与责任(LWW) ---2006年终总结 摘要: “不管什么误会一定要扛下来,这才是男人”。 [引子] 白老师让我写一个排版总结,我想,既然我已经实习半年了,就借着这个机会说一说这半年来的心得体会,听听白老师的意见,从总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探讨改进...

---男人与责任(LWW
---2006年终总结
 
摘要:
   “不管什么误会一定要扛下来,这才是男人”。
 
 [引子]
白老师让我写一个排版总结,我想,既然我已经实习半年了,就借着这个机会说一说这半年来的心得体会,听听白老师的意见,从总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探讨改进的方法。
2006年,我终于不再满足于一直以来对未来的幻想,开始计划着尝试着碰触现实的世界,终于,在2006年下半年我如愿以偿的迈出了追逐理想的第一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识了白林建筑事务所,转眼间半年时光如流水逝去,回首往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往日懵懂无知的我现在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已经略知一二,这也使我明确了不久的将来当我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应做的选择。
当人面临这无时不刻不在困扰着自己的选择的时候人凭什么做出判断呢?有些人凭借感觉,那是感情用事。真正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凭借对于事物本身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每件事情的认识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成熟,他对于自己的工作的理解程度等等。白老师经常说:“理解的有问题”。直到后来我才发现理解自己要进行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这就相当于在茫茫大海上航海,不看罗盘就去行驶的话,99%的几率是要迷失的。而即使当我们在1%的几率下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仍然会不带罗盘,并且认为不需要罗盘,下次出海同样面临99%的失败几率。
[梦的开端.水中帆]
2006年5月份,我进入了事务所,接触了太湖北大门设计的项目。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工作方式让我一时有些不适应,但是我尽力调合着学校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努力的分析着大家的方案,并最后在白老师找出了大门意向以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了自己和甲方都很满意的东西。我清晰地记得当我完成山西古建筑测绘实习后回到事务所时手握施工图的情景。我面对第一份由自己的设计演变而来的施工图激动万分,幻想着它建成后的样子。那时候经常翘课来工作,真是很疯狂,但是不断地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总结经验,学术沙龙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大家探讨方案,真是十分快乐。但是由于经常翘课,最终建筑物理还是被抓了个“现行”,成为班里的不良因素,于班级于自己都很不利。那段时间里我面对着建筑物理那闪烁的红色警灯,不断地思考着:“人是因该追求梦想并将梦想付诸于实践的,但是要知道,不能因为讨厌一些必要的事情就去忽略它的存在,因为最后你一定还是回去面对它,不管你愿不愿意,而且到那个时候你一定会付出比现在要多得多的代价。(你的价值观是什么?)”所以我最终决定在大四的时候不再翘课,在工作与学习中取一个平衡点,尽量不要因为工作影响学习(什么叫学习?),也不要因为学校考核而拖工作后腿。
 
[八年抗战.排版难]
从山西回来以后我就接到了公司作品集排版的任务。从这个任务开始,白老师教会了我做事的方法:首先分析任务,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服务的对象以及现有的资料;接着广泛收集资料,寻找能与项目契合的感觉,根据这种感觉为甲方提供初步意向;最后听取意见并尽一步细化设计。于是,我的排版工作正式开始了。这个工作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8月份,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个公司作排版,当时白老师的定位是给非专业人士阅读的介绍性排版,采用21X29.5厘米的竖版。我认为给非专业人士所做的排版主要目的在于宣传。很简单的道理:人家看不懂建筑图所以我们就采用大量的效果图让他们对我们的作品有个概念。90%的非专业人士不会去注意平面图之类的东西但是他们往往对实际效果和表现图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是我和我同学作为建筑学学生的亲身体验:外系的同学总希望看我们的表现图,当一提到平面图的时候他们就面露难色说道:“那还是算了吧,没意思。”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想法:非专业人士往往是在展会上拿到我们的册子,也不会仔细看,匆匆浏览一遍了事,既然这样我们就要突出“宣传”这个主题。于是我将logo简化为红色的B自符号,穿插于每一页,并用横线和竖线进行分割,组织图面,力求即使别人匆匆扫过我们的图册忘记了我们做过什么也会清晰的记得那上面鲜红的logo,因为符号是最鲜明的最容易记,又具有代表意义。
在明确了这个定位以后我开始翻越公司的归档区,发现主要的图纸基本全部是商业表现图,这对于表现白老师要求的“震撼力、冲击力、穿透力”十分不利。因为要想达到安藤作品集或者是任何一本作品集的成熟感,大量实际工程的图片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这些图片和白老师的要求下苦苦思索解决方案。我想,想要以商业效果图达到实际工程图的效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他们一定有相似之处,怎样才能让这些呆板的效果图超越其本身的图面限制,成为具有精神的存在呢?我翻阅了很多日本建筑师的作品集,发现他们大多采用黑白图面效果,如山口隆、安藤忠雄、川崎清、原口秀昭等建筑师的作品集中大量采用黑白照片。我仔细分析了一下之所以黑白照片给人成熟感的原因:黑白是最为纯粹的色彩,一幅图面的构成基本为黑白灰三层次,彩色图片也是依据这个原理进行了层次组织并进一步影响着人的视觉。但是彩色图片往往在配色上需要大量的修改,非实际照片所带有的彩色照片往往人为的痕迹过于严重,因此在照片都往往失真的情况下就更别说商业渲染图的色彩真实度了。所以商业图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幼稚的、过于鲜艳的。如果3d模型建的不够真实细致往往给人粗糙的感觉。而我们的效果图中就有一些,比如阳光山城的效果图?,又比如青岛奇石博物馆的模型及其渲染图。
有了概念和挑选出来的图片我就应该开始组织图面了,我翻阅了一些作品集发现显著的问题是他们的图片排的过满,于是像是城市规划这样的东西往往是有很多细节的图片,却与另一些图片混用,看得人眼花缭乱,没有任何视觉间歇,于是我得出结论:排版组织图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视觉中心的指定以及视觉休息区域的制定。也就是说,和展览建筑的设计原理一样:有一个主要展示的空间(主要的表现图)供观众欣赏,其周围要适当布置休息区域(留出空白)供观众休息。而同时要处理好展览房间与休息厅的空间关系(图面构成)。
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次排版,虽然理念有了,图面有了,但是仍然存在问题:资料翻阅不够、只有图片,平面太少、所有项目安排过于平均,给人枯燥的感觉。这为我下一阶段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但是,我还是在想出“给读者留下公司印记的B字logo符号”的意向后十分高兴。
第二阶段:9月份~10月份,这时白老师突然拿出来一本《东京生活展览》?的书,让我改成横板,于是就由原来的竖版改成了25X24厘米的横板排版方式。白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做事情必须有它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其中,必须说的出来你的理由,凡事问个为什么。在这里我往往心生质疑,当白老师拿着那本《东京生活展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呢?因为后来我又找了大家讨论,同事们和同学们都认为,这个版面是典型的花、乱。但是它适合生活展示,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到生活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场面,生活是一个整体,而整体又是由多个场景构成的。然而,那真的适合作建筑宣传排版么?同样,在做太湖北大门后期的时候白老师也是找了一些广场的意向让大家加上了喷泉和环形喷泉入口通道。这个方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纯净的水面和洁白美丽的大门,这些喷泉将水面和大门完全的破坏了,尤其是后来所作的入口透视:环形喷泉通道将白色的帆状大门全部撕裂,交错在一起,最后我看到的是一幅抽象画。我很想听听关于加喷泉的原因,如果是需要水循环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水泵处理。关于采用横版排版,我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将它当成是一次探讨,基于第一次排版的成果,深入去做第二次排版的工作。在这次排版中我有了新的发现。在排到第七页的时候我发现色块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两个不同色彩的图片之间可以加入过渡的色块,既可以对颜色做一个过渡,又可以将图片位置分区,利于组织,因此我又一次欣喜地进行了工作。最后白老师说这个东西没有一个统一的语汇,我很奇怪,我得立意构思十分明确,先不说风格,就算是符号我也大量串联式的使用:红色的logo、灰色的色块、分割的横线等等。所以我认为根本不存在没有语汇的问题。第二次排版仍未能让白老师满意,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套排版。在这套排版中:意图很明显:让公司的形象通过logo深入人心。视觉中心很明确:每一页有自己的视觉中心,展开后每两页同样有自己的视觉中心。视觉停留分配合理:有充足的空间让人欣赏图片而不会被旁边排满的图片干扰。色彩搭配合理:灰色是最合适的过渡色,而且庄重成熟,可以过滤商业效果图的稚嫩之气。图面构成更进一步。

第三阶段:11月~12月。由于白老师还是不满意,这次直接叫我按照山口隆的作品集排版,定性改为面向专业人士的排版。于是以前所用的横板又都不能用了,相当于从头开始,再将版式改为21X29.5厘米的竖版。这期间我曾经因为学校交图回去了一段时间,于是又叫了庄希琳来排版。最后的结果是白老师很欣赏她的版式而我这边最后也完成了排版却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可能白老师会批评我看中这个结果,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而我觉得,结果正是对过程的一个重要评定,没有了结果,过程没有意义,同样,没有过程的结果必然是不诚熟的结果,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只有达到了一个好的结果,一个好的反馈我的过程才显得光荣和骄傲。我并不是说过程没有结果重要我只是想说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所以我很反对白老师说的“这都不重要”的话。
白老师说我投入的不够,没有挤时间来工作。庄希琳的排版我仔细看过,某一天我惊奇的发现她居然排到了“第三次排版”而我则花费了这么长时间。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其实“第三次排版”只是“第三次修改”,她的图片确实做了调整但是从利益构思到版面尺寸没有任何变化,与其说他最后排了“六次版”不如说他进行了“六次修改”。而实际上我认为,一次排版就是一整套系统,就像一个建筑,庄希琳翻新了它的立面而我重新打地基建了一座建筑。如果白老师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我的三次排版差异与她的三次排版差异是不同的。暑假的时候我整天呆在事务所,周末加班,有时通宵,我认为这都是应该的,白老师说过:“年轻人就应该吃苦”。同样,我认为在应该上课的时候去上课也是应该的,因为我毕竟没有脱离学生的身份,可能白老师认为我不够投入,我想应该是由于将小庄的排版次数和我的做了比较,又发现我没有跟上某些项目。我想,我得排版次数肯定比她多很多,但是我每次修改都不会写上“第几次修改”我认为只有整套系统更新了以后才真的称得上是“第几次排版”。而我有时候请假确实是因为上课和学校的交图来不及,所以后来才给了一份课程表,于是白老师认为我是找借口。我毕竟有自己的事情,今后怎样权衡利弊找平衡点确实是一个挑战。有时候我挺委屈,但是白老师教育我“不管什么误会一定要扛下来,这才是男人”。我想这是非常正确的道理,但是既然有化解误会的方法为什么不去用而偏要让人的精力为了这样的事情分出去一点呢。我想,如果白老师是想通过这种方法锻炼别人的话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方法。
白老师跟我探讨过排版,提到有“精神性”的东西,白老师比较推崇规整排版并留有细长空白的排版,也就是庄希琳所完成的排版。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排版方式:我认为它版式过于单一,图片太满视觉休息的空间不足。
正如上图,本来图片本身细节就已经十分充足,许多东西在一起看起来会更加繁琐。白老师说这是“严谨性”。我认为严谨性不是从这样的方面体现出来的。最后,半年时间白老师为什么一直没有写好文字呢
[山东荣成.重复的操作]
暑假我和YWB一起研究建筑,一起参观展览,一起探讨人生颇有收获,比如说我们同样希望考研,而就考研的目的性展开讨论,我们一起看展览分析建筑功能、空间等等。而山东荣成报批的项目我们也是一起参与的。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研究了柯布希耶小住宅,研究了赖特住宅,以及坝上牧场的空间设置合理性。我们抄绘了一些方案并作为资料收集放在了大小王岛的规划中去。但是在规划中我们总是碰见问题。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第二天就要交图的时候我们熬了一个通宵完成了工作,到了第二天却被告知要推翻一些东西。在这个项目中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了。我们很欢迎修改和完善,但是作为主导项目的大方向是应该早就确定了的,这个项目的总体规划一变再变,而且都是在做完单体之后改动方案,我觉得这样有很多劳动都被重复性操作取代了,而这种重复不代表方案探讨,因为这其中脑力劳动占了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体力劳动。因此,首先确定一种有理有据的规划再深入才是正途。况且在规划报批阶段根本不需要深入到每户的桌椅家具,而我们却在那上面下文章。
 
[思考.未来路]
总结这半年来的成败,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对事物的看法仍然比较肤浅,因此对工作的看法会有所偏差,希望白老师理解,也希望得到白老师的指导。同时,我发现我在做排版第三阶段的时候和白老师交流的少了,这也是我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筑师就是应该在交流中成长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总结经验,一个闭门造车的人学不好建筑。同时,我发现我并不能象想象的那样自如的安排时间,设计是需要不断推敲的,这学期我做的设计很糙,我发现我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时间是挤出来的,只有高效合理的运用时间人才能获得充足的知识来为精神的成长提供养料。白老师让我们看得于丹心语中有一条是“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虽然我现在仍然还不成熟,但是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我将继续努力,合理安排时间,将自己投入到建筑学习中去。
每当晚上我站在西环那通透的玻璃幕墙的旁边向窗口下望去,我都看见一条条由车灯组成的红龙,宏伟,却又让人不知所措,我总会不禁的幻想组成这条宏伟巨龙的一个个组件们,他们这样的忙碌,忍受着汽车尾气和拥挤的交通,去往着不明确的目的地,也许就这样度完一生,他们独自确实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就这样的一个个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宏伟的景观。个人得失就像那些组件,一时间让你不知道何去何从,这种时候只有反思自我,从狭小的地方跳出来,从天空中看下去,你所看到的才是宏伟的红龙而不是让人心烦的塞车。
 
实习生:LWW
                                                        2006.12.27
 
 
 
                                                   实习生:刘维炜
                                                        2006.12.27

上一篇:08 工作总结-(CJJ)-没有行动,梦想永远是梦想
下一篇:10 工作总结-(LQF)-疲惫的青春

热点

    16 入职申请报告-(LJD)-20090820

    李继东2009年8月20日认 知这篇论文是我对自己,对社会,对建筑学,和未来的认知。我成长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给了我一个朴实坚韧的性格,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20070125谢云峰自 我 认 识一、对本职工作的认识 建筑表现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筑表现的结果使奋斗在建筑领域的设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建筑杂感建筑是什么?建筑之初就是一个场所,这个场所需要一个形式,能体现其氛围或能满足其功能需要的形式。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建筑之初